非凡十年,我们这样培养人才
11月1日下午,“‘非凡十年 农大篇章’主题宣传系列新闻发布会——工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专场”在东校区新图书馆一层展厅举办。工学院副院长李海涛、工学院新工科创新实践中心主任董向前分享了学院开展人才培养的特色做法。
工学院副院长李海涛发言
李海涛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亮点与特色。近年来,工学院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出台了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持续改进的相关管理办法,以人才能力培养为核心制定了如“课程达成评价细则”“毕业要求达成培养细则”以及配套的“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管理办法”,还有“教育教学督导管理办法”“学生学业辅导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文件。第二,在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工学院成立了自己的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结合北京市、学校的如基本功大赛、最美课堂等比赛,通过赛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同时,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方面学科竞赛,以赛促指导,提升教师在实践教学环境中的指导能力。第三,工学院各专业不断拓展、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将与课程相关的实验教学环节进行调整,如组建成立“工学院新工科创新实践中心”,这些做法对实践环节人才培养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董向前介绍了“新工科创新实践中心”成立的背景,他表示,为强化对工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整合条件和资源,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与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合并组建成“新工科创新实践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紧紧围绕新工科和新农科人才培养需求,以提升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构建工程实训、课堂实验和创新实践一体化实践生态,同时构建通识认知、基础训练和综合创新相结合的多层次实践育人体系,面向校内外打造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实践育人品牌。中心注重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在平台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积极吸纳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教学环节,形成了一系列典型案例,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成效显著。
发布现场,6位学生代表分享了各自在中心的经历与收获,他们表示,借助中心这个平台,自己的专业知识得以巩固运用,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加强,培养了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同时,在过程中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汇报表达能力,为今后开展各项工程实践创新活动打下了良好的科研基础,对未来的科研道路充满了期待。
党委宣传部相关同志,中心部分学生参加上述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2021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与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合并组建为“工学院新工科创新实践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中心为工学院管辖的系级单位,针对新产业、新工科、新农科人才培养需求,面向校内外履行工程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及科研加工服务职能,加强与行业、产业的深度合作和联系,吸纳企业参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环节,提升学院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工程素养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中心占地4000平方米,年参与活动学生超过1600人次,为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提供平台和服务,面向社会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先进制造设备
其中,中心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与多家企业围绕虚拟仿真、数字化设计、激光加工和增材制造,打造新工科新农科时代背景下“1+N”模式的产教协同育人平台,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中心推进无人农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针对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的培养方案,围绕农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精准农业航空等技术在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方面的应用,建设虚实结合、相互补充的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实验室,实现智慧农业中耕、种、管、收等无人化作业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持续推进实验平台建设,形成了2021年度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支持项目“数控技术创新实验平台建设”,积极开展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建设,针对新工科新农科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形成了智能测控实验平台、车辆智能化实验平台、新工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条件的建设规划,对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方面,完成2021年URP立项98项,学生参与363人次;2021年国创、北创立项35项,参与学生105人次。在学科竞赛方面,组织100余支参赛队伍,学生参与400余人次,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49项,其中,协助学院成功举办2021年中国农业机器人大赛,以“自动对靶喷药机器人”为主题,来自全国10所高校的17支代表队同场竞技,最终工学院组织参赛的4支队伍获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的好成绩。依托多维度实践培养,近年来工学院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荣获全国及省级以上奖项200余项,包括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能力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挑战杯”、美国ASABE国际大学生机器人设计竞赛等都取得优异成绩,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未来,中心将围绕工学院的发展与教学理念,为持续打造更有广度、有深度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探索。
文字|姜萍萍 李思俞
摄影|欧阳永志
视频|柯远远 马明燕 郎骐
编辑 | 叶静雅
往期回顾
RECENTLY RELEASED
这位教授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连续四年夺金!
+
为非凡十年点赞!👇🏻👇🏻👇🏻